我 |
瞧了一眼錶面,慣例的脫下醫師服,是門診即將結束的時間了,助理小姐也正在打理當天病歷準備拉下大門下班去了。
「請問還有在看診嗎?」一個熟稔的中年婦女聲音從門外傳進來。原來是方太太,一位門診的固定病患。我示意要助理小姐先下班,一方面請方太太進來;沒想到緊偎在方太太背後的竟是一位身材圓滾,唯仍有著一臉稚氣的女學生。
「她是我女兒啦!每天都補習到這麼晚,對不起!這麼晚才來。」方太太客氣的說著。
她,就是小珍。一位私校國二女學生,坐在診察椅上,矜持而肅穆的神情底下卻伴隨著擺置懷中的兩手快速交替扭絞,椅面坐得極淺,兩眼視線交叉一直放在緊靠的鞋子前地面某定點。方太太私下向我表示,是來看肥胖的。
我候完脈後,作了些簡單問診,她總是以點頭搖頭來回答我的問題。我在病歷上寫著:「脈沈遲,舌淡紅苔薄白,體重七十八公斤,身高一百五十六公分,腰圍38,臀圍46。胸悶疲憊,氣虛懶言,軀脂滿溢,動輒喘息,肢冷經遲,大便一至二日一行,睡眠不易入睡,口雖乾卻不欲飲水。沒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…等重大系統疾病。」
「她以前不是這樣的!」方太太補充著。
「她從小功課就很好,身材小時候還好,人緣也還好,還當過好幾年班長呢?那時体重也還好;不過,上了國中,不知道是不是功課加重了,看她更用功讀書,成績卻不像以前的好,我們也沒給她壓力呀!而且體重也直線上升,越來越不愛說話,也不愛運動,以前愛做的事現在也不太愛去做了!動不動還會暴飲暴食一頓,有時要花上近一小時洗澡,放假日甚至可以整天不出門。」
我指著小珍前額的一塊三、四個拾元銅板大小區域的髮禿,問怎回事?
「她每次題目作不會,就苦惱的不自主的抓著那撮頭髮,久而久之,那裡就變這樣了!」又是媽媽代打!
我在病歷上作了「陰性蓮藕型肥胖以及情感性憂鬱症」的診斷,通常這种肥是有背後的明顯病理條件支持的,但是也往往是事後的發胖,惡性循環的加重先前的病理現象,所以「雞生蛋,蛋生雞」,也很難去做絕對的斷因定果。以小珍例子而言,明顯的憂鬱症傾向(Major Depressive Episode) 是確定的,引發的社交行為退縮、飲食習慣改變、運動量的減縮…等,也直接間接的造成日後的肥胖;而日益的肥胖也直接間接加重其心理上自我平衡的生物回饋負荷,於是更加加重憂鬱症的病況。
我的分析得到小珍媽媽的補充:「對呀!她精神科醫生也說她犯了憂鬱症,還說只要她治療憂慮症,體重就會慢慢地減下去…。可是你看!吃了近半年了,體重還是這樣呀!」
我又用了一次「雞生蛋,蛋生雞」的理論告訴方太太:「爭議是憂鬱症造成肥胖,還是肥胖造成憂鬱症,是很傷腦筋的!真正答案可能是其中之一,也可能是兩個都是(互相影響,惡性循環) ,更可能是兩個都不是(就是憂鬱症與肥胖症一點關係也沒有)!不過,人體是沒有單行道的,這方向走不通,就換另個方向走走吧!沒什麼大不了的!擺在眼前的,肥胖是個事實,就讓我們從減肥開始吧!如果體重減下來,憂慮症也跟著改善了,那是最好了!」
我排好了施針療程,要她二週來作一次針灸,又另外開好了減肥處方,詳細囑告服用方法後,小珍就一副若有所思的逕自走到門外,媽媽走在後頭,突然間像想到什麼似的,從手提袋中掏出一包藥給我說著:「那她本來憂鬱症的藥怎麼辦?」我打開一看,是抗憂鬱的「百憂解」、睡前的鎮定劑…等。
「小珍既然吃那麼久了,不宜突然停藥,跟我開的減肥中藥處方分開吃就好了!」我說。
半個月後的某天晚上,小珍如約的來作第二次針灸治療,體重與腰圍、臂圍在我預期內有了數目的減削,施針的目光交會間,竟也看到她罕見而青澀的少女露齒微笑,…,在往後的數次複診中,我看見她動作逐漸輕盈,目光中閃爍著青春的氣息,還意外地幾次聽到她主動發問吃藥與飲食的問題,甚至結束走出診間時還欣喜回首的向我說:「bye! Bye! 」
在她的「bye! Bye! 」聲中,原先「雞生蛋,蛋生雞」的思考短路,似乎也也得到了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