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 |
肪肝(fatty liver) ,在台灣大家習慣叫它"肝包油",是脂肪物質大量佔據肝細胞的不正常現象,嚴重時由於大規模的脂肪物質佔據肝細胞,而使得逐個肝細胞肥胖起來,因此也會使得整個肝臟檢查起來較正常來得大些(在右肋緣可模到一指以上的肝臟邊緣) 稱之肝腫大;甚至脂肪物質誇張的撐大肝細胞時,會把肝臟細胞給撐死撐破(也就是肝細胞給胖死了!),就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,壞死後肝細胞內的物質例如「生物轉化脢」(如GOT,GPT等) 釋出流出,進入血液,因此數據會說話,GOT,GPT可能些許昇高,輕微黃疸,脈弦苔白或膩,病患可能因肝腫大而造成右上腹疼痛或壓痛、或膽汁鬱積、肝臟門脈循環不佳造成異常回流至食道靜脈系統,而有莫名的「脅肋不適」「口苦咽乾欲嘔,默默然不欲食」(漢朝醫學家張仲景稱之為「胸脅苦滿」)。大部分脂肪肝症候僅止於此,不過有些肝毒素(如四氯化碳、DDT…等) 或懷孕最後三個月得到的「妊娠急性脂肪肝」卻可能因脂肪物質的快速佔據肝細胞而造成急速大量肝細胞壞死,GOT,GPT急速上揚至數仟,…,然後GOT,GPT卻異常下降至10以下,一般人誤以為病情好轉了,實則相反,因為肝細胞大量壞死到幾乎沒有正常肝細胞可以再壞死(接近肝衰竭),因此血液中GOT,GPT來源遽減,以致於下降至接近零的個位數,凝血晦原時間延長,病患除了惡心嘔吐、腹痛之外,甚至出現肝昏迷、多處出血,形成猛暴性肝衰竭,病況堪虞。
脂肪肝的成因東西方有別。在西方如美國和其他酒精消耗量大的國家,長期酗酒是脂肪肝常見成因,脂肪肝嚴重程度往往和酗酒時間長短與程度成正比例;在非洲、南美洲、部分亞洲等熱帶地區,嚴重的脂肪肝常見於蛋白質攝取不足,無法提供肝臟所須營養所致。此外,以下情況也是脂肪肝的好發群:成年型糖尿病合併肥胖症者、單純的肥胖症者、腎上腺增生症(庫欣症候群) 或類固醇過用者、許多慢性病病患,特別是合併有胃腸吸收障礙的者如慢性胰臟炎、潰瘍性結腸炎、心臟衰竭者、長期使用靜脈高營養灌注法來維持生命的人…等。
脂肪肝中的脂肪沈積,經分析其成分,大部分為三酸甘油脂加上少量的磷脂類和膽固醇,這些物質在肝細胞的細胞質中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狀構造,有些嚴重的病案中,每個肝細胞都有變化,脂肪最多可佔肝臟重量的30%至40%。在肥胖的個案中,由脂肪組織所游離釋放出的游離脂肪酸(free fat acid) ,大多由肝所攝取並脂化為三酸甘油脂(TG) ,而多數的三酸甘油脂必須先與特殊輔蛋白(coprotein)結合成脂蛋白(lipoprotein) 之後才能排出進入血液中,因此過胖或蛋白質攝取相對少於醣類者,三酸甘油脂便過量形成或無法結合成脂蛋白排離肝臟,便在肝臟細胞中沈積下來,形成或多或少的脂肪肝。也因此在減肥過程中,為防止形成脂肪肝,飲食中絕對不可忽視蛋白質的攝取。
筆者在減肥門診中發現,女性大多為了自己的身材主張或好穿衣服而來減肥;相對的,男性卻大多基於健康維護而減肥,脂肪肝便是常見的男性減肥原因之一。臨床發現脂肪肝的病患,如果見肝病治肝病,往往可以短暫緩解肝功能異常與脂肪肝病情,但是一有不適當的飲食勞倦,便很有機會原症復發,病患經常身處於正常與異常的大幅震盪曲線中;而直接對脂肪肝病患,進行減肥計畫,往往在減肥後,不只脂肪肝與肝功能同時得到改善,而且癒後病情穩定,不易造成短期病情的波動。然而,脂肪肝的病患,不當迷信於水分層的快速減肥(以利尿、瀉藥、斷食為主力) ;應當鎖定脂肪層的減肥,徹底減少體脂肪的庫存比例,才能有效的削減三酸肝油脂的來源,減少三酸肝油脂在肝細胞的沉積,做個健康快樂的瘦身保肝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