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(1)

 

 

有肥胖的朋友心中有這樣的疑慮:「減肥時減些什麼最有效?」,我們就從透視人體體重結構說起。人體體重主要由骨骼、脂肪、蛋白質、水分四類物質組成。水分分別存在細胞內及細胞外。蛋白質和水則組成主要的肌肉組織。肌肉的運動作功會消耗人體大量能量,肌肉分平滑肌、骨骼肌兩種,是人體營養狀態的重要指標。體脂肪又分皮下脂肪與本質脂肪,皮下脂肪是人體主要的熱量貯存部位,也往往是我們減肥門診中的首要對象。

水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組成物質,人體水分佔體重50~60%上下,其中細胞外水分佔所有水分30~35%,其他水分則存在細胞內(2/3) 。細胞外水份存在於血漿、細胞間質及人體腔液中(如脊髓液、關節腔液、眼球內液…等) ,臨床上細胞外水份異常比例上昇,常見於重大器官衰竭、敗血症、肝臟疾病。細胞內水份於細胞合成代謝時比例上昇,而細胞分解代謝時比例下降,因此是細胞營養及代謝狀態的極佳指標,臨床上細胞內水分異常比例上昇,常見於斷食、吸收不良、水分攝入過少者。水分幫助人體體內營養、氣體、代謝產物的流動運送,也提供體內生化反應的重要媒介。水具高度的溫度穩定度,即使有體內明顯的熱量變更,也能讓人體溫度在狹輻內變化而使得人體不致於遭受傷害。水的表面張力極大,具不可壓縮性,因此能充滿各式形狀的組織結構,提高人體機體彈性,對抗組織老化。正常情況下肌肉內水分約佔73%,此比率在病患得了骨骼肌肉疾病後才會改變。

蛋白質為各種胺基酸所組成,是體內肌肉、肌腱、神經、皮膚、酵素、抗體…等的主要組成物質。原本蛋白質組成的肌肉群,主要借重体內醣類、脂肪物質燃燒產生的能量作為身體四肢以及內臟的運動能源,但當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癆、腫瘤、臥床病患或斷食,皆可能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被拿來不當的燃燒當熱源,這種「燃琴煮鶴」的作法下,造成肌肉嚴重損傷,也間接加重腎臟的負擔。

人體脂肪是主要的熱量來源。由於脂肪貯存熱能效果比醣類好,相同的熱量貯成脂肪其重量是貯成醣類的一半。因此常於遠程飛遷的雁候鳥,在遷徙期為了貯存足夠的熱量又不能讓身體過重不良於翔的條件下,体內的脂肪比例甚至可以高達50%,一方面這些脂肪可作為絕緣體以保持溫度,另外也可作為防止外傷的安全襯墊。在人體脂肪的比例上,男性約佔總重的15%,女性約佔總重的23%;臨床發現儘管妳體重過輕,還是有可能因為肌肉量不夠多,而致使形成一種低肌肉型的肥胖症,因此適當的運動、足夠的蛋白質是減肥過程不可或缺的二大要素。

除了體脂比率外,脂肪分布位置也是肥胖指標之一。一般而言蘋果型肥胖又稱之男性型肥胖,脂肪主要堆積在腰圍,中風或心臟病的機會相對高些,是內臟型肥胖的主要外貌,起因於暴飲暴食或缺乏運動;而梨型肥胖又稱之女性型肥胖,脂肪主要堆積在臀部以及大腿,相對的中風、心臟病機會較少,是皮下脂肪型肥胖主要的外觀。

骨骼外面通常包裹著骨骼肌,兩者皆可因為營養或運動而使得更加厚重,適當運動有明顯提高骨質密度的功能,這也解釋了為何愈是臥床不起的病患愈是容易骨質疏鬆,甚至一個不小心跌倒就形成病理性骨折。更年期後的婦女,更容易造成骨質快速而大量的流失,除了多食用含鈣食物,避免吸煙和飲用過量碳酸飲料之外,適當的骨骼運動更是保骨的重要方法。

以上作了人體体重結構的探討,當中四類物質缺一不可,如果缺了蛋白質,人體將肌肉消瘦,皮膚毛髮老化或脫落,抵抗力不足易生病,貧血,容易造成脂肪肝,顯然不是理想的減肥對象物質。如果減少骨骼的重量,降低骨質密度,容易骨骼變形甚至骨折,體態不佳,所以當然也不是減肥的對象物質。如果減少身體水分的含量比例,由於人體有自然保持一定水分比例的功能,因為就如同原本吸滿六成水的海棉團,經榨乾後雖然含水比例下降,不過顯然對水份有了一份更強的親和力,一有機會接近水,就會一口吸滿,這就是為何水份層的減重復胖極快的原因了。最後就只餘下脂肪了,大量的皮下脂肪,是人類擺脫冬眠習慣的生物遺跡,就像闌尾般,人類的演化由爬行到直立後就大大降低其存在價值。皮下脂肪除了存在的價值儘失之外,也直接提高人類脂肪肝、缺血性心臟、糖尿病、腫瘤、工作運動傷害、社交人際關係阻礙的機會,因此,皮下脂肪是体內嚼之無味,棄之也不太可惜的東西,不過儘管這麼說,要是真的將皮脂降至零,人體也將因保溫不易而容易失溫凍傷,幸好實際上也很難完全清除体內皮脂;所以只要鎖定皮下脂肪,適當地下降皮脂在体內的庫存比例,就可以作個安全效率,不易復胖,可局部瘦身的減肥計畫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德州中醫減肥疼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